便秘来袭不要怕,中医肛肠有妙招!
时间:2024-12-27 09:38 来源: 发布人:小编 浏览:
什么是便秘?
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,粪便硬结,排便困难。当便秘持续大于12周则为慢性便秘,长期便秘可以导致盆底功能障碍,食欲减退,胃肠道饱胀,精神不振,睡眠不宁,严重可危及生命。
便秘在中医中被称为“大便难”“脾约”“阴结”“阳结”等,是一种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引起的病症。患者可能表现出排便周期延长,或粪质干结难解等症状。
其临床上表现为:1.便意少,便次也少;2.排便很难,费力;3.排便不畅;4.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。
便秘分为哪几类?
结肠慢传输型
肠内容物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和直肠运动的速度低于正常人,导致排便周期延长和排便困难。
出口梗阻型
由于盆底功能障碍或盆底肌协调运动障碍,导致粪便堆积在直肠内而不能顺利排出。
混合型
混合型同时具备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特点。
注意:长期便秘会使肝脏负担加重,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,导致内分泌失调,面部可出现黄褐斑、青春痘、痤疮,还会引起肛裂、痔疮、胃肠功能紊乱、食欲减退、性欲减退、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分散、思维迟钝等,因此要引起重视。
一、中医临床治疗: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
中医临床可将便秘症候诊断分为:1.肠胃积热证2.肝脾不调证3.肺脾气虚证4.肝肾阴虚证5.脾肾阳虚证。
1.肠胃积热证治法:清热通腑,行气润肠。推荐方药:润肠丸加减。中成药:麻仁丸、黄连上清丸等;
2.肝脾不调证治法:疏肝解郁,行气健脾。推荐方药: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。中成药:四磨汤、逍遥丸等;
3.肺脾气虚证治法:补脾益肺,润肠通便推荐方药:黄芪汤加减。中成药:补中益气丸、芪蓉润肠口服液等;
4.肝肾阴虚证治法:滋水涵木,培本润肠推荐方药: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。中成药:五仁润肠丸、六味地黄丸等;
5.脾肾阳虚证治法:补益脾肾,温阳通便推荐方药:济川煎加减。
二、中医特色疗法
1.针灸治疗: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,通过刺激特定的腧穴,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,促进肠道蠕动,从而缓解便秘症状。
2.中药灌肠: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药物,能够直达病处,刺激肠道蠕动,增加排便频率和排便量。同时,中药灌肠还可以软化大便,减少排便的阻力,有助于排便顺畅。此外,它还能调节肠道菌群,促进肠道健康,从而改善便秘问题。
3.耳穴压豆:耳穴压籽法采用将药豆精准地贴在耳穴上,并施加适度的揉、按、捏、压的手法。通过给予耳穴区域以酸、麻、胀、痛等刺激感,这种方法类似于针灸按摩,具有疏通经络、调整气血运行等效果,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、舒缓腹部紧张,最终缓解便秘症状。
三、饮食疗法
我院中医肛肠科,依靠自身优势,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便秘,能够获得很好的疗效。在中医辨证思维中,并不是所有的便秘都是因为“上火”引起,有些年老体弱的是因为“虚”导致便秘,所以便秘首先应当辨“虚实”,实证包括热秘、气秘、冷秘;虚证包括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;实证治疗以祛邪通下为主,虚秘当以扶正润下为主。